25-30(17/33)
宋代想必别的朝代还好点,她们这些婢女们日后雇佣期限到了就是正常的老百姓,孩子可以科举,不会入贱籍。又说春兰回去覆命,大姑娘皱眉:“你是说连二妹妹的丫头都去了?”
“是啊,还不仅如此呢,三姑娘四姑娘都派人过去了,照奴婢看她们都有这个心思。”春兰道。
大姑娘笑了:“明面上倒也不必让锦娘不好做人,你夤夜过去再同她好好说说,就说我很欣赏她的手艺。”
春兰领会了意思。
可惜中午,锦娘这里就收到了三姑娘的丫头丹若送来的一碟烧鹅和一碟虾仁,她连忙道:“丹若姐姐,我这里的菜够吃。”
丹若笑道:“没事儿,三姑娘体恤你呢。”
锦娘笑道:“三姑娘是有事儿找我吗?若我能办到的,肯定办。”
丹若见锦娘如此上道,不由得道:“我们姑娘想让你帮忙做一件衣裳?”
其实,锦娘当然知晓了,她指着绣架道:“那卷经文我还有七日,等七日之后,若是三姑娘不嫌弃我就开始做。”
“那怎么成?我们姑娘就是急着要。”丹若立马道。
锦娘也不说肯也不说不肯,只道:“若太急的话我建议你们去锦绣阁找荣夫人和宋夫人的成衣,大小不合适我可以帮忙改一下,我现在的功夫也来不及了,可不能耽搁了三姑娘的大事儿。”
你光拒绝也没有,得提出具体的办法来。
丹若松了一口气,连忙回去覆命,吕小娘听了锦娘的话,也觉得可行:“锦绣阁倒是可以,她们家的衣裳以前我们也是常常穿的。”
“是啊,锦娘说锦绣阁的荣夫人的衣裳做的清丽可人,宋夫人的繁复雍容,若是不要刺绣的,只管买莫裁缝的,她是专门做云锦织锦的,印金钉金斗做的很好。”丹若道。
吕小娘知道女儿生的很美,书香人家的姑娘还是买清丽些的好。
三姑娘和吕小娘都是比较讲道理的人,锦娘也稍稍松了一口气。
二姑娘却在生气:“这些人跟哈巴狗儿似的,都巴着我哥哥不放,把我哥哥的事儿看的比天还大。不管你用什么法子,都让她跟我做。”
侍女满脸的苦涩,说不出话来。
至于四姑娘那里,她倒是能理解锦娘,这古代毕竟是男人的社会,男尊女卑,二少爷肯定比她们重要,更何况四位姑娘,她跟谁做不跟另外的人做,都会得罪人。
所以,她对香橼道:“你同锦娘说我理解她的难处,日后再让她做吧,别难为人家。”
香橼应下,才来锦娘处说了这番话,锦娘感激不尽:“四姑娘这般体谅我,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。”
“四姑娘常常说让我们换位思考,大抵就是这个意思。”香橼也帮她主子多刷好处。
锦娘却有些警觉,换位思考可不是北宋出现的词汇,这姑娘不会是穿越的吧?但她把这些埋藏在心中,并不说出来,只对着香橼她只说四姑娘的好话。
等香橼离开,锦娘怔了一会儿,心里倒是松快许多了。
同时,她还得提醒自己,不能露馅儿了。
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,但也有可能是老乡见老乡,背后放冷枪。
深吸一口气,锦娘继续拿起针开始绣,真是奇怪她习惯快速完成任务,可学不会磨洋工,但现在必须磨洋工,否则,得了姑意,逆了嫂意,她瞬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。
夤夜之时,针线房还在忙碌,锦娘打了个哈欠:“我得早些休息,眼睛都发红了。”
一语未了,却见春兰过来了,她当然是来找锦娘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