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-80(10/51)
晓他也是读书子弟,还曾经拜入黄学士门下,当场考较起来。至于结果,在蒋羡回来的时候喜气洋洋,锦娘就知晓了。
“多亏娘子,今日才能结识这位肖翰林,真乃博学鸿儒也。”蒋羡还拿了几本书回来,说是肖翰林送的。
锦娘摇头:“这是靠你自个儿的功劳,与我什么相干,是你才学好,人家才看中的。”
蒋羡还道:“我真没想到他还是国子元江顾言的先生呢,娘子,我看过江顾言的文章,写的极好,又很有见地,大家都愿意结识他呢。”
“哦,江顾言就是宋家娘子的夫婿吧?我去年还帮宋家做过嫁妆呢。”锦娘说来也知晓。
蒋羡立马点头:“对,就是他。”
锦娘让他帮自己缠线,她则开始劈线,又打了个哈欠:“那真是歪打正着了,说明咱们运气好。”
“什么运气好啊,都是娘子为我的事情事事上心罢了。”蒋羡是非常了解锦娘的,因为绣技出众,尤其是擅长一些绣件上的疑难杂症,所以颇有些脾气,为人也是很硬气,轻易不求任何人,是个特别要强的人。是因为他,才想出这样的主意的。
可过后丝毫不居功,总说自己才学好,人家才看上他的。
二人正说说笑笑时,见有客人过来,锦娘让他先去书房,她则出来迎接,没想到来的不是别人,倒是蒋羡的表姨母,也是他二哥的养母刘氏,她身后还跟着三姑娘。
锦娘忙要行礼,刘氏托住了她:“你有身子的人,不必行礼,快些坐下吧。”
“是。”锦娘坐下同她们追忆蒋六夫人,寒暄了几句,才道:“姨母,十六郎正在书房读书,我让人带您过去吧。”
不管刘氏表现的多么挂念蒋羡,又或者倾诉她的苦衷,或者说许多话,锦娘都处于一种客气的状态。
刘氏同意了,又让三姑娘留下来同锦娘说话,三姑娘笑着看周围的环境,啧啧夸好,又问锦娘:“你们产婆乳母都请了吗?”
“产婆请了,乳母这些日子正在相看。”锦娘笑道。
三姑娘如今和在闺中不同了,闺中的时候很是秀气,擅长文墨,现在成婚后却一心为夫家着想。她到如今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,人看起来还微微丰腴了一些。
她没想到锦娘不仅自己打理铺子,倒是把一切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的。
她们就是想施恩也没机会,正如刘氏拿了一张田契给蒋羡,还道:“你嫂嫂那里已经收下了,如今你母亲一去,留下你们兄弟三人了。我没福分生下一儿半女,你爹听闻连下家都找好了,你年纪最小,日后怎么照顾你啊?你娘子虽好,可不能够总靠着她啊,你看她多辛苦,月份都这么大了,还在做针线。”
刘氏说的蒋羡颇为羞愧,本是过来看看的锦娘却扶着肚子进来道:“姨母,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,婆母临过世之前给了我们几亩薄田,虽不至于大富大贵,但也是能保证我们衣食无忧。”
大道理锦娘不懂,她就知道什么叫做拿人手短,吃人的嘴短。
婆母在世时和刘氏根本不往来,甚至连他们的礼都不收,如今她们两间铺子有宅有地,何必贪图那些?
即便没有,也不应该受之。
大丈夫行事,当磊磊落落,如日月皎然。
蒋羡听锦娘言语,忙道:“是啊,姨母,我们家产提前分了,如今都是娘子打理,现下比在家里的时候日子过的还好。”
刘氏不曾想蒋羡这样的风流公子,这般上道的人,竟然成婚之后,也变成了个被女人辖制的人。
然则,这魏氏毕竟不是她的儿媳妇,也不好发火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