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红薯小说网

红薯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汴京市井日常 > 30-40

底色 字色 字号

30-40(3/44)

卸了差事或正要接班巡逻值夜的公人与小吏。

    秋日渐渐转凉,喝一碗滚烫的茶汤,能从心窝开始暖和,一整夜都有热气劲。

    现下人还算少的,待到冬日雪夜,几个棚子满满当当坐的全是人,也是提茶瓶人最有赚头的时候。

    末了,王婆婆还补上一句,“提茶瓶人走街窜巷,消息最是灵通,有事时花钱找他们打听,可方便着呢。”

    和元娘几个比起来,王婆婆人老成精不说,对汴京也极为熟悉,回来了这,就如鱼入水,想被坑骗都难,谁能比她更老道清楚呢?

    进了棚子里,王婆婆直接将一切包揽,和摊主人夫妻道:“五碗盐豉汤,五个糍糕,五个酸豏,一盘煎肝脏。”

    “承惠八十文。”摊子男主人在忙活着包酸豏放入蒸笼,算账和收碗筷则是面善的摊子女主人来,她边数铜钱,边笑着说,“虽说汴京到处都是盐豉汤,可我们家做的呀,那可是顶顶好吃的,与别家不同!”

    王婆婆客套的应道:“天冷了,还是得喝盐豉汤,外地可喝不着,我在外多年,午夜梦回都是盐豉汤的味道。”

    看她们说的煞有其事,元娘也对未曾喝过的盐豉汤起了好奇心。

    汴京美食无数,阿奶从前玉盘珍羞吃了不知多少,那盐豉汤有何出奇之处,能叫人如此惦念,乃至成为梦中的故乡之味?

    直到摆到面前,元娘也没看出什么稀奇。

    四寸宽的粗瓷大碗,盛了满满的汤,汤面澄黄油亮,香脆的麻花段插在碗沿,隐约可见剁碎的杂肉和豆豉混着浮起。

    光看卖相,只能说有食欲,而且香味浓,惊为天人是不至于的。

    直到元娘喝了几勺,才似乎隐隐顿悟。

    入口的第一反应,是烫,滚烫,还不及吹气给舌头扇凉风,紧接着引来的就是极致的咸香。

    所谓盐豉汤,自然是加了豆豉的,但却没有寻常豆豉的古怪豆腥味,恐怕这就是摊主人说她家盐豉汤在满街盐豉汤中堪称一绝的缘故。

    元娘仔细翻找,外加品尝,她能吃出里面有茴香的后味,还有姜丝的辛辣,应当还有茄,有一味特别清新解腻,但是她怎么都猜不出来,也找不出痕迹。

    她偷偷探头和犀郎说了,犀郎品了半日,最后肯定道:“是橘丝。”

    元娘和犀郎的交头接耳引起了王婆婆的注意,她笑吟吟道:“好吃吧?她家用的是酒豆豉,而非水豆豉,故而吃着更香。”

    元娘恍然大悟,她自然是吃过豆豉的,但哪有这碗来得好喝,原来是做法不同。

    王婆婆在一旁催促,“快些喝,凉了就不是那个味了。”

    元娘只好埋头苦喝,越喝越上头,明明没有放鱼、羊,为何喝起来这么鲜咸,有时舀到杂肉,口感更丰富,很有嚼头,还有插在碗沿的麻花段,仍旧是酥脆费牙的,表面沾着汤的咸,内里咬开,从咸里渐渐嚼出一股甜味,相得益彰,毫不突兀。

    喝了三分之一的功夫,其余的菜也陆陆续续端上来了。

    糍糕是用糯米粉与红豆混合蒸的,蒸熟后用丝线绞成半指厚的薄片,整块糍糕晶莹剔透,咬一口软糯发弹,热乎的时候吃,糍糕能扯开好长一段才断开。

    不用咬,哪怕是含在嘴里抿着,都泛着甜,散着糯米粉的清香。

    当你忍不住嚼的时候,已经融入糍糕的红豆就开始发挥作用,咬破红豆皮的那一刻,沙沙的红豆内瓤破皮而出中和口感,不至于全是软糯的腻,最后是红豆香混着糯米香,余味甜而不腻。

    这时候,喝两口咸味的盐豉汤,再拿起刚出蒸笼,直冒热气的燋酸豏,咬上一口。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燃烧的蜂鸟:迷案1985(出书版) 表白被拒,我觉醒了系统! 变身:被逼入死角的我不装了 开局卖侄女?极品小姑靠系统暴富 公主她以武服人 大唐兕子: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! 古代末世生存日常 公主娇软酥腰,反派个个又争又抢 穿进女尊文里当咸鱼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