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懂起落,不得形意真髓(4/5)
两眼看左手食指梢。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,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,是肩与胯合也。
两肘往下垂劲,不可显露,后肘里曲,不可有死弯,要圆满如半月形。
两膝往里扣劲,不可显露,是肘与膝合也。
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,不可显露,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,是手与足合。此之谓外三合。
肩要摧肘,肘要摧手,腰要摧胯,胯要摧膝,膝要摧足。
身子仍直立,不可左右歪斜。
心气稳定,则心与意合。意要专凝,则意与气合。
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,不可有心御气,则气与力合。
如此,则阴阳相合,上下相连,内外如一,此谓六合。
实则内外相合。亦即阴阳相合,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。
一、身体直立,两臂自然下垂,头要端正;两脚脚跟并拢,脚尖外展成90°;眼向前平看。
要点:精神集中,头颈自然竖直,面部要自然,口要合闭,舌尖抵住上腭;
不要挺胸或拱背,全身任何部分都不可紧张。
二、右脚不动,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扭转45。
同时身体半面向右转;两臂仍垂在身体两侧,眼仍看原来的方向。
要点:左脚向右转动时要和身体的转动一致,避免身体左右摇摆或肩部歪斜。
三、两腿慢慢向下弯屈,身体成半蹲姿势,体重偏于右腿,随即左前臂经体前向上提起,左手停于胸前偏左,手心向下,手指向前。
右前臂也随之向上提起,右手盖在左手背上右手食指对准左手中指,两肘微屈;眼仍平看前方。
要点:身体不可俯仰,两肩向下松垂,两肘紧贴在两肋外侧,
头要向上顶劲,胯部要缩,膝部要屈,腰部要塌,身体要稳定。
四、身体方向不变,左脚前进一步,两脚脚跟前后相对,相距约两脚长,两腿屈膝,重心偏于右腿;
同时左掌前伸,肘部微屈,掌心向前下方,五指分开,掌心内含,高与胸齐;
右手后撤落于腹前,拇指根节紧肚脐,手腕向下塌,眼看左掌食指。
要点:
1.上体要正直,不俯不仰,侧向前方,与目视方向成斜45。
头向上顶,颈要竖直,面部要自然,牙齿轻扣,下颊略向内收。
2.两肩向下松垂,肩窝处略向后缩,左臂前手肘部下垂,不可伸直,左手食指要向上挑劲,拇指尽力向外撑开,虎口成半圆形。
掌心内含,右前臂*在腹部右侧,右手五指也要撑开,腕部要塌住。
3.胸部略向内含,不要紧张用力,两肋肌肉舒展束肋,心胸平静空虚,腹部自然充实沉气。
但不要故意鼓腹,背部肌肉尽力向两侧伸展拔背,腰要塌住;
臀部不可向外突出,肛门部位的括约肌注意向里收缩谷道内提。
4.两胯略向后收缩缩胯,两膝微向里扣,前膝屈弓不要超过踝关节;臀部与后脚跟上下相对;
两脚脚趾扣地,重心偏重右腿;前腿既虚且实,承担少部体重。
5.呼吸要自然,精神要集中,身体力求稳固。
以上各部的要点,练习时务要处处安排好,不可忽略某一部分。
这个姿势对培养练习者的内在力量,调节呼吸很有帮助。
更重要的是:它集中地体现了形意拳的基本要求和特点,初学者可以从这里体会到锻炼的要点,打好基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