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纺织厂(1/5)
一九七零年三月,沪市国营三一六纺织厂,这天市里领导突然来厂里检查工作,厂长,厂长助理,车间主任等等干部全都一脸严肃陪着领导走进车间。“纺织是市里的支柱产业……马虎不得。”
“周同志以前在车间工作的时候拿过市里的劳动模范……”
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女人留着短发,哪怕此时成了干部,依然还保留着以前在车间当女工时候的模样,她生了张非常漂亮的脸,鹅蛋脸,因为抿着唇的缘故,显得有些方,一双又大又圆的杏仁眼,哪怕上了年纪,依然是那般炯炯有神。
“那边是细纱车间。”
“周同志的女儿现今也在车间工作,是一名挡车女工。”
“是吗?叫什么名字?”
“秦想想。”
纺织厂是一个非常嘈杂的地方,车间到处都是机器轰隆隆的声音,搅得整个人耳朵都在震颤,在车间里的人说话,非得用喊的,当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,女工们便邦邦绑敲打着机器,发出剧烈的响声,吸引机修工的注意。
也因此,在纺织厂工作多年的女工,大多数人耳朵都会有点问题,年纪大了听力不好,得重声喊她才能听得见,她自个儿嗓门也大,这都是在车间干活习惯了的。
此时外面乌压压一堆人,而车间里的人谁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,依然是机器转动的声响,女工们快速地干活,将还是热乎乎的细纱逐个逐个拔下来,重新插上纱管。
还有的女工坐在轨道车上,逐锭检查,有问题及时发现,保证机器二十四小时正常运转,产出高质量的细纱。
也有的女工,劳动积极性不高,悄悄偷懒,最后出来的纱不合格,被挡车师傅劈头盖脸的骂,还不服气。
“小秦,你今天很能干!”
“将来还得是你们这些年轻女工的时代,人不得不服老。”
一个纺织车间女工的“好时候”并不长久,年轻时候眼疾手快,没几年体力眼力衰退,跟不上年轻人的动作。
陪着领导检查的人来到细纱车间,正好看见挡车师傅在夸奖一个年轻漂亮的纺织女工,这名年轻纺织女工和周团委书记一样,留着短发,生了一张珠圆玉润的漂亮鹅蛋脸,一双又大又水灵的杏儿眼,挺翘的鼻子,一张樱桃小口,哪怕穿着蓝色粗布工装,也挡不了婀娜多姿的身材。
一群人见了她,全都露出了惊艳的神色,这哪里像个车间女工,倒像是以前的大家闺秀。
市领导见了,一眼就知道是厂里周团委的女儿,连声夸奖了好几句,说她长得好,喜庆,圆满,跟那红色锦被上绣的牡丹花一样,国色天香,花开富贵,看着就讨喜,有其母必有其女,他跟厂长说道:“真是养了个好闺女,以后也是你们厂子里的栋梁之材。”
“巾帼不让须眉。”
“一代有一代的传承。”
听着市领导的夸张,纺织厂里其他人都笑笑跟着搭话,同时也都在心里犯嘀咕,要知道今天市领导来检查是突击意外,谁也不知道,也都来不及做准备。
而眼前这秦想想,都是厂子里人看着长大的,生的漂亮讨喜,性格却让人皱眉,是个娇滴滴的闹腾小作精,被亲妈逼着当纺织女工,前几天还撂挑子不想干,说是要跟人换工作。
为人惫懒,工作积极性极差,和她那个年轻时候争当劳模的妈妈完全是两个人。
平日里她不闹腾偷懒都算好的,今天竟然表现成了个优秀车间女工。
真是想开了?
市领导走后,厂里的领导也公开表扬了秦想想,还说周团委教女有方,平日里不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