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 沓中屯田御强敌(1/5)
第一折 屯田计稳固后方泰始二年秋七月,沓中平原的青稞田在风中掀起碧浪,宛如一片流动的翡翠海洋。姜维蹲在田垄间,指尖捏碎一株泛黄的麦穗,粗糙的指腹碾过麦粒,感受着颗粒的饱满度。
麦粒滚落在他磨损的皮靴边,与腰间武侯剑的铜锈混在一起,泛着陈旧的金黄。远处,张虎正指挥士兵将新制的"连弩改良版"藏入草垛,弩臂上的桐油未干,在阳光下映出他紧皱的眉头。
"将军,雍州刺史陈泰的探马已到狄道。"张虎用袖口擦去额头汗水,衣襟上"汉"字军旗的补丁被磨得发白,露出底下褪色的蜀锦,"斥候报称,晋军步骑三万,携辎重车千辆,七日后抵达洮水。"
姜维望着田间穿梭的屯田兵——他们左手持耒耜,右腰悬短刀,青稞叶在甲胄间沙沙作响,恍若当年诸葛亮在汉中屯田的光景。士兵们的脸庞被高原的烈日晒得黝黑,眼神却透着坚韧,仿佛每一道皱纹都刻着对蜀汉的忠诚。
"传令下去,"姜维摘下斗笠扇风,露出鬓角更深的霜色,斗笠边缘的牦牛毛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晃动,"明日起,全军分三队:一队加固洮水堤坝,二队疏浚沓中河道,三队...随我去见迷当大王。"他指尖划过田埂边缘的石碣,上面"克复中原"的刻字已被青苔覆盖,却在他掌心留下淡淡的朱砂印记,像道永不愈合的伤口。
石碣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,那是诸葛亮当年亲手种下的蜀葵,如今已在沓中扎根生长。
迷当大王的帐幕用牦牛皮缝制而成,帐顶的狼头图腾在风中猎猎作响。帐内,酥油茶的香气混着羊皮膻味,铜壶在火塘上发出"咕嘟"声。
老首领摩挲着姜维送来的蜀锦,上面绣着的西羌少女骑射图栩栩如生,连发辫上的银饰都清晰可辨。"伯约果然记得阿莱娜的喜好。"他的喉间发出老牛般的低笑,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齿缝,目光落在姜维腰间的"汉羌同盟"符节上,那是五年前阿莱娜用自己的狼头刀熔铸而成,符节边缘还留着锻造时的火星痕迹。
"晋军此次来势汹汹,"姜维推开羊皮地图,洮水支流在图上蜿蜒如银蛇,地图边缘用西羌文标注着各个部落的牧场位置,"若沓中失守,西羌牧场将无险可守。"
他取出一袋青稞种子,颗粒比寻常麦种大上一圈,在火塘光中泛着淡青色,"这是从南中运来的'雪狼麦',耐旱抗冻,亩产比中原粟米高三成。"迷当的瞳孔骤然收缩,作为游牧部落首领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粮食对部族存亡的意义。他伸手接过种子,粗糙的手掌搓动麦粒,仿佛在掂量整个部落的未来。
当晚,迷当的长子阿古力率五千羌骑护送粮车穿越白龙江。
姜维站在江畔,望着车队上覆盖的青稞秸秆,突然想起建兴七年,丞相在斜谷屯田时说的话:"夫战,勇气也。然无粮无草,勇气何附?"夜风带来远处的羌笛声,那是阿莱娜在吹奏《思乡曲》,曲调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。
他摸向怀中的密信,霍弋在南中的屯田捷报被汗水洇湿,"十万斛粮草已备"的字迹力透纸背,仿佛能感受到霍弋书写时的坚定。江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,偶尔有鱼跃出水面,打破夜的寂静。
第二折 洮水河畔布疑兵
陈泰的帅帐扎在洮水西岸,帐内陈设简单,唯有案头的《孙子兵法》被反复翻阅,书页边缘卷起毛边。他用马鞭敲击着"安西将军"的铜印,铜印上的蟠螭纹被磨得发亮,目光落在对岸隐约可见的汉军旗帜上。
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,"汉"字大旗的边角已有些破损,却依然坚挺。"探马回报,姜维亲率主力驻守洮水渡口?"他的嘴角扯出冷笑,"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,也不过据险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