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7章 卷后篇(2/4)
你说这是阴谋还是阳谋?
反正主人公自己没承认过中山客就是仙人,至于是否仙人,都是别人给出的判断。
凡是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,现代人未必就比古代人聪明。
“中国智慧”那可是建立在数千年文明的基础之上。
当今世界上发生的一切,我们都可以从中国的上下五千年中找到注脚。
要论玩智谋,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,都可以甩现代普通人几条街。
所以,主人公干脆不与东汉末年那些大人物斗智,恐怕他也根本就斗不过。
主人公的优势是后世几千年积累的各种经验和知识。
有了山中客这一虚幻的“仙人”为主人公背书,那就干脆玩阳谋好了。
第一卷中,主人公无论是推蔡立为青州牧,建立护民军,对抗世家大族、朝堂重臣的各种阴谋,都是阳谋。
喜欢战争史的朋友都知道,伟人最擅长使用阳谋。
打土豪、分田地,减租减息,大生产运动,《论持久战》,一篇公开广播退傅作义奇袭之兵……
中国革命史上,充斥的都是阳谋。
可见,阳谋可完胜阴谋,绝不是妄言。
用阳谋,借到了汉灵帝的势,把推行“新农体系”变成了“奉旨”;
用阳谋,组建护民军——可以横扫天下的强军,反正“党锢”开禁,地方官府和世家大族,甚至是个人,都可以拥有私兵,只要你养得起;
用阳谋,挫败了世家大族的“同化”之策……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先除外患,再解内忧”是主人公对大汉情深的体现;
“和平发展,保护人口”是主人公完成使命的基础;
“组建内阁、君主立宪”是主人公保护刘氏血脉、用本土能人治国、推行良政的基本方略……
董卓入京能以自己的残暴,压制得一应众臣噤若寒蝉,主人公同样以自己手握强军压制旧臣,强势掌控朝堂之上的话语权,同时速控大汉北方九州。
主人公牢记了伟人的教导:枪杆子里面出政权!
主人公还牢记了“发动群众、相信群众、依靠群众”这一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。
好在从中平二年,到中平五年,历史给了主人公韬光养晦、埋头发展的时间。
这也是主人公选择黄巾之乱刚刚平复便马上出手的根本原因。
主人公需要几年的蛰伏期,闷头发展自身——毕竟东汉末年的青州因黄巾之乱的破坏,底子太薄了。
否则,青州护民军也不可能一出而惊天下;
否则,青州也不会在几年之间,就有了六百万人口;
否则,青州也不会拥有了近亿亩田地(东西两汉田地最多时,也才八亿多亩);
否则,青州以一州之力,根本不可能在不影响百姓生活质量的前提下,还能养数十万军队……
然而,现实永远是现实。
阳谋能应对阴谋,可也挡不住一杯毒水。
主人公中毒而亡,瞬间让已经走上正轨的大汉地动山摇。
有人为我出主意,说是能否让主人公来个二次穿越,再来个拨乱反正?
这个主意很好,我采纳了,并向提出建议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!
至于蔡成能否醒来,何时醒来,还请各位看官朋友往下看。
然而,我个人认为,各位看官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没有蔡成的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