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裴茂建军(1)(1/2)
难道护民军昨晚就不能轮换休息吗?没这个可能。
护民军的人数很少。
如果护民军有足够的兵力,哪里还会堵着隘口?直接杀入山谷不就行了?
当然,要想从隘口冲过去,就得冒着箭雨搬开封堵在隘口的灌木。
搬走灌木不难,难的是要付出多少将士的性命。
设置灌木障碍并不奇怪,奇怪的是看不到护民军的身影呢?
护民军哪里去了?
在埋伏在隘口山顶上和隘口之外,还是撤走了?
两边的山顶上容纳不了多少人,每一边最多只能容纳二百人。
但在四百弓箭的威慑下,哪怕是能冲出去,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。
而且,一旦隘口堆积了过多的尸体,仍然会挡住冲出隘口的脚步。
可见,硬冲肯定是不行,必须要先攻破隘口。
而要攻破隘口,首先便要攻占隘口两边的山头。
这样,居高临下的就变成匡汉军一方了。
如此,不要说上万人的冲击,哪怕是五千人冲击隘口,护民军也只能落荒而逃,根本就不可能挡住。
然后,副将又下令两边山上的将士,沿着山脊向隘口靠近。
他必须知道护民军是否已经撤走了,否则他没办法向将军交待。
很快,他便得到了答案。
左右两边山上的将士,各派出两三个士卒,不断向隘口靠近。
就在靠近到百丈距离里,突然之间,几个士卒原地跪下,冲着空旷的山顶不断磕头。
副将马上就明白了,山顶上有护民军的埋伏。
虽然护民军没露出身形,可从那几个士卒被吓得原地跪下,跑都不敢跑,必然是被山顶上的护民军包围了。
虽然损失了几个士卒,却也探知,护民军并没有撤走。
副将率人撤回了营地。
他刚回到营地,樊稠便已经赶到。
看到樊稠还带了五千兵马来,副将便知道,樊稠已经做好了攻打隘口的心理准备。
副将向樊稠详细汇报了他去隘口探查的情况。
樊稠听后,波澜不惊,询问副将怎么看。
副将说道:
“如果攻打隘口,哪怕是攻打了下来,我方伤亡也绝对不会小。
“另外,我们在谷中藏军的事情,已经无法隐瞒。最多一个月,朝廷便会知道。
“朝廷得知后,必然会派大军前来清剿。
“所以我认为,现在最急的不是与护民军打上一场,而是尽快把信送至华阴,让华阴行动起来,偷袭函谷关和抢占武关,隔离雍凉二州与京都的联系。
“函谷关和武关,乃三秦之地与中原之钥,自古便是易守难攻的要隘。
“只要守住函谷关和武关,朝廷兵马便无法进入雍凉两州。
“如此,按护民军当前在雍州两州的兵力,匡汉军如果还能得到凉州的支持,便可在雍州境内与护民军周旋一二。”
樊稠吃惊地看着他这个副将。
此时他才反应过来,他这个副将竟然如此有谋略。
原来他只以为他这个副将只是一个落魄士子,并没有太当回事。
这人是谁呀?
此人便是正史中袁绍麾下的着名谋士辛毗辛佐治。
在袁绍在河内郡发出《讨贼倡议书》时,他便与他的哥哥辛评一起去投靠袁绍。
然而,他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