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红薯小说网

红薯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大宋河山 > 第186章 薄幸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186章 薄幸(2/3)



    作为低品级京官的王棣自是没有资格去参加皇帝大婚赐宴,只作为旁观者看着这场盛景。

    宋代在京服职的文官,按其官阶分为京官和升朝官二等。唐代从宰相以下在京师做官者,均称之为“京官”。其中常能朝见皇帝的称为“常参官”,此外称为“未常参官”。宋代的京官含义又有不同,仅指不常参的低级文官,实际类似唐代的“未常参官”。这类京官的寄禄官,宋初有秘书省的着作佐郎、大理寺丞以下到秘书省校书郎、正字、将作监主簿等。神宗改革官制,自下而上有承务郎、承奉郎、承事郎、宣义郎、宣德郎徽宗政和间改称宣教郎等五阶,其官品为从八品、正八品和正七品。宋代初年,由吏部主管京官注授差遣事宜。太宗时设差遣院,与升朝官一起,由差遣院委派差遣。神宗改制后,废除京官之称,规定在法律上和一般公文中都称“承务郎”以上,不过时俗仍沿旧习称京官。

    唐代的常参官在宋代称为“升朝官”。这是对可以朝见皇帝和参加宴坐的中、高级官员的总称。大宋前期,文臣自太子中允,武臣自内殿崇班以上均为升朝官。神宗改革官制后,文臣自通直郎到开府仪同三司,武臣自修武郎到太尉,为升朝官。又改侍从官以上官员每天赴垂拱殿朝见,称为“常参日参官”;朝廷各司的朝官,每五天一次赴紫辰殿朝见,称为“六参每月六次官”;另一种是每逢朔初一、望十五赴紫辰殿朝见,称为“朔参官”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而科举状元其实授官并不高。

    太祖时,文状元的初授官比较低,新状元初授官多为初等职官,即从八品的选人阶(防御、团练、军事推官及军、监判官)。如建隆元年状元杨砺初授凤州团练推官。开宝八年状元王嗣宗只授司寇参军,比团练推官还低一等。只有建隆二年状元张去华、开宝六年状元宋准初授秘书省校书郎、直史馆,仕途起点从京官阶开始。

    到了太宗朝,状元的初授官有了很大提升,从选人阶升至京官阶。如太平兴国二年状元吕蒙正初授将作监丞、昇州通判。将作监丞为从八品的京官阶,而州通判则是七品差遣官。在宋代,选人阶与京官阶之间横着一条鸿沟,要跨越非常困难,大多数选人终生沉浮于“选海”不得改秩。新科状元刚入仕途就越过选人阶,直接授予京官阶,并出任一州的副长官,这样的恩遇前所未见。“国朝科举取士,自太平兴国以来,恩典始重”。

    仁宗朝以后,科举改革逐步完成,科举取士制度步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,加之大量科举人才进入官僚机构造成员缺紧张,进士初授官也出现了调整。部分新进士由直接授官改成“守选”,通常要守“五选”,即登第释褐后再等待一年三个月才能赴吏部铨选注官。这种情况下,状元的初授官虽然维持在京官阶内,但在品阶、待遇方面受到裁抑,再无初授通判差遣的记录。

    三月底,吏部给新科进士授官,状元王棣授承事郎、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,榜眼马涓授忠正军节度推官,探花朱谔授成都观察推官。另外,赵子栎、赵子棣、赵鼎臣等也各授职官。

    承事郎,文散官名。宋始置,为文官第二十三阶,正八品,相当于唐的征事郎。元丰改制用以代大理评事,为状元及第、宰相任子之初官,为正九品。

    至于“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”,太平兴国四年始于诸节度州置,以京官充任,掌助理郡政,总领诸案文移,凡郡事皆与守倅通签书。

    而“雄武军”则有些扯蛋了。

    唐天宝六载,安禄山筑雄武城,为北边军事要地,后置军使。会昌二年,回鹘那颉啜帅军“南趣雄武军,窥幽州”,为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击破。

    那么这地儿在哪儿呢?其实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在哪修仙不是修,不穿不行吗? 万域仙踪 绝世唐门:龙蝶焚天录 小师弟又把自己埋了 四岁萌娃闯江湖 清冷仙君竟是纯情人夫 案发现场禁止前男友出没 读心后发现死对头觊觎我 猫薄荷O替嫁猎豹元帅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