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6章 乐令(2/3)
勃勃的东张西望,也不随颁完旨意回宫的童贯离去,在高俅、杨戬的陪同下留了下来。王棣得报后也是哭笑不得,这位小王爷太能闹了吧,还得好生伺候着。
将两幅字画给王棣作贺礼,赵佶摆了摆手,很是善解人意的说:“行了行了,你自忙去,吾随便看看。”
王棣却不敢松怠,这人多繁杂的万一出个啥差错可是不妙的很,便让王桐苏过几人相陪着。
待敬到这一桌时,赵佶先喝了一盏果酒,又倒了一盏谷烧酒,大大咧咧的举杯:“王三郎,今儿个是你大喜日子,吾祝你鸾凤和鸣、早生贵子。”
说完,很是豪气的仰起脖子一饮而尽。俄顷,他涨红了脸,张嘴哈着气,手拼命扇着,辣的连连咳嗽。
多么单纯的孩子呐,怎就会成为亡国昏君了?看看赵佶左右的高俅与杨戬,王棣若有所思。
高俅算是较为了解的,算不上奸邪之辈,在那个时空其实还做了些实事,是被黑化了的。
杨戬可不是良善之辈,在京东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,逼迫百姓租佃废弃的堤堰,还有荒山退滩、河水淤积之处,增收租赋,水旱之灾害也不进行蠲免,当地百姓深受其害。其与童贯两个太监一文一武把持着朝政,成为大宋王朝的一种悲哀,这种很怪异现象是北宋末年朝纲腐败的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至于《大宋宣和遗事》中所言:蔡京、蔡攸、童贯之徒,纵恣于上;高俅、杨戬、朱勔之党,朋邪于下。大致是将北宋灭亡归咎于奸臣当道、政事靡烂。
在王棣看来,这算是原因之一,但不是决定性因素,北宋灭亡有诸多原因,犹若久病沉疴之人再难痊愈康复。
但若自幼便有一班蝇营狗苟之辈围绕身边,想要健康成长无异于上青天之难,早晚长成歪脖子树。
人之初性本善,成长环境决定日后忠奸正邪。
看在他干了一盏谷烧酒的份上,或许可以试着引领着他走上正途?王棣如是想。
敬了一圈酒下来,王棣又到主桌坐着陪了一会儿,便被赶往洞房。
婚房门口,王棣理了理思绪,方轻轻推门而进。
侍女福了一福,笑着唤了声:“见过郎君。”
王棣“嗯”了声,想想接下去该做些什么。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,久早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,此乃人生四大乐事也,今年连逢喜事,心情自是无比舒畅。
侍女又福了一福:“郎君、娘子早点安歇。”转身出屋,轻轻带上房门。
王棣走过去插上门栓,暗暗庆幸此时并无闹洞房的习俗,少了一番麻烦。
端坐床头的苏静嘉一直低垂着头,听王棣拴门,微微震了震,抬头望向走过来的郎君。
烛光摇曳处,是一张精致的如花美靥,双颊漾着红晕,说不出的明艳动人。
王棣想起那世的“苏小妹三难秦观”的民间传说,说是二人洞房花烛之夜,苏小妹有心试试相公的才华,便命丫鬟将秦少游锁在门外,让他对对联:“东厢房,西厢房,旧房新人入洞房,终生伴郎。”
秦少游被苏小妹的深情打动,脱口而出:“南求学,北求学,小学大试授太学,方娶新娘。
苏小妹知道这道题没有难住情郎,于是亲自开了门。喝完交杯酒,两人四目相对,苏小妹却含羞说道:“红帏帐前,与郎执手,若要同寝,再对一联。上联是:小妹虽小,小手小脚小嘴,小巧但不小气,你要小心。”
秦少游这下可犯了难,来回踱步冥思苦想。苏小妹见状不禁心生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