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7章 合欢(3/3)
对梁焘其人,王棣算是比较了解,其乃郓州须平人,他去年进京路过郓城时结识的穆扬穆人清,与须平梁家多有往来,便有聊及梁焘。嗯,王棣在王安礼面前举荐了穆扬,这人作为幕僚还是相当称职的。
梁焘,字况之,襄阳人,占籍郓州,梁肃的十二世孙,其父梁蒨终官兵部员外郎。梁焘在嘉佑四年举进士中第,先后担任集贤殿校理、通判明州,检详枢密五房文字。神宗元丰年间,梁焘外出任宣州知州,不久又被任命为提点京西刑狱。哲宗继位后,废除王安石变法的措施,梁焘因反对变法,被重用提拔,先后任工部郎中、右谏议大夫、左谏议大夫、御史中丞,今年拜翰林学士,权知大名府。
王棣还知道,在那个历史时空,邓润甫拜端明殿学士、改任兵部尚书后,其实便是梁焘接任的礼部尚书,苏轼则是在梁焘之后权礼部尚书。这个时空有了略微的变化,人事调动也有了不同。
朔党嘛,并非洪水猛兽,没什底可怕的。刘挚、刘安世在省试、殿试并未用龌龊阴私手段打压,纵然舒亶在其中有据理力争之功,但稍加推敲便会明白至少在省试时刘知贡举官是唯才是举的,显露出来的“针对”乃是有意为之,而后亦是顺水推舟罢了。
或许可以这么认为,朔党大佬们其实并不在意新科进士身上的党派烙印,为国抡选贤良之才方是重中之重。
能站到高处的怎可能是心胸狭隘之人?
知大名县?挺好的。
更好的是,宗泽同时被授大名县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