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起落枉学艺,不知进退枉伶俐(4/5)
人们俗称它“香油”,“卖油郎”。是灰褐色,长不过寸,六只长腿的昆虽,雨后的积水面上常见到它。
动物世界称它为“水上游客”,是一种水生蝽类,学名“黾蝽”,是昆虫纲半翅目的昆虫。
它才上我们所要学的浮游在水面上做左右曲线前进,既轻灵又快速具有“浮水之精”的小昆虫。
尚派形意练鮀形的手型是拇指与食指撑开,其它三指卷曲,这个掌型(图8)是学昆虫轻灵的爪儿。
鮀形拳左右曲线向前进的方式乃效仿“鮀”浮游于水面上前进时的快速轻灵的运动特色。
再通过左右转身回头的发力训练来达到“若遇人多,三摇两旋”这一拳谱要求的实战技法。
因武术前辈有文化的较少,全凭心传口授,致使近代人在着书查字典音(tuo)动物时,只有“鼍”是会水的,而且还很凶猛,便误认为学的是它。
其实“鼍”是扬子鳄,它并不是水族中身体最灵的,而是很重很笨的。
它的爪子是在巴掌型的,运动起来不轻灵,较贪睡,但又很凶猛。
它大水中仅头,颈部稍露水面,只是直线向前游水,不能浮于水面,更不会轻灵地左右曲线前进。
所以我们所学所练的应是“剪子股”,俗名“香油”的昆虫“鮀”,而非扬子鳄的“鼍”。
之所以产生一些错误的说法和练法,都是因不了解象形取意的目的,人云亦云,以讹传讹造成的。
(鸟台)(tai)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。(tai)字也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,一般字典无此字,从们又不知其物,武断臆测,才误为“骀”、“鸽”、“鲐”等错误。
有人虽写出“鸟台”字,却不知是何物。
或谓之类似鸵鸟只善直,何来竖尾之能?
或谓之中国渤海湾里的一种回游和“鲐”鱼,有“护尾之能”。
这些错误应该清除,道理应该弄个明白。
其实“鸟台”是一种隼科尾短的小鹰,平时人称“兔鹘”,又叫“秃尾巴鹰”,猎户养其雏儿,磨去爪锋,专用来捕捉野兔。
而野生的“鸟台”,多站高枝上,头常朝下,尾朝上倒竖着,便于俯窥狡兔野鸟,见之能疾扑捉(中国华东、华丽北一带农村能看到)。
这就是“鸟台”所独有的特异习性和技巧--竖尾之能。
我们学它是用两臂上分(图9)后下来象其尾(图10),向前上方借肋腹发劲,以学它的竖尾之能。
这就弥补了原十大形所没有的“肋腹打”这一特殊技法。
形意拳经所谓“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,俱不脱丹田之气”,这十四处是头、肩、肘、手、胯、足、左右算上共十三处,加上臀尾则十四处。
而“俱不脱丹田之气”是就明“丹田”不仅是十四处打法的发劲之源,而且能用它打人。
拳经曰:“肋腹打去意沾阴,好似还弓一力精,丹田久练灵根本,五行僵一显奇能”。
既然拳经把它列入打法之一,就必须发挥肋腹打的作用,事实上也只有发挥肋腹打的作用,才能符合形意拳从上下、左右,身躯前后都能发劲头打人的技法特点。
郭云深与尚云祥先生身材矮小,但他们形意拳悟得精微,功夫精纯都擅长腹打(人们称为丹田气打)而名贯大江南北,武林内外。
故拳经“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”应改成“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才对。
4、拳械一体,相得益彰
形意传统最大特点就是拳械地一体,也就是“器械是臂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