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”是把自己搞明白,“打”是把别人搞明白(1/4)
内家拳要系统地学,不能指望有个什么秘诀一蹴而就;练拳要整个地练,注重局部就练不出来了。比如常有人问松这松那的,告诉他没有局部的松,松都是一体上下内外身心,真松下来就是专气致柔如婴儿。
练拳一开始就是把规矩心里都摆正了,其实你压根做不到,待身心逐渐转化才会内外合一。
比如胯松了全身关节都会松开,自己当然会有体会,身柔筋软,冷暖自知啊。
六合,是合到那个一,最后无所合,便是归返无极。有老人说功夫是捡来的,也有说撞上的,反正没有说练出来的,何不悟之?
李仲轩老说的都是门内的方法,就是现在也都密不外传,这点是最宝贵的。
各家门派的说法不一样,但东西是一样的,过来人看了就会心一笑。
比如他说内功和拉屎撒尿有关联,其实是说内膜鼓荡。
他说力丹田,其实是描绘一气的景象。形意拳到孙禄堂这真正实现拳道合流,并进行了总结,上升到理论了。
以前都是口口相传,每个人悟性文化不同,说出来就各式各样,因此说形意拳有点神,师徒间像打哑谜一样,教一帮徒弟没几个悟的。
练是把自己搞明白,打是把别人搞明白。练要含蓄,把功夫上了身。打要放纵,把功夫撂别人身上。
练得挺好不会打,是用练的心态和方法去打。打人是门学问,得过来人提点,多打几次就转化了身心,逐渐得心应手了。
练,要有得才叫练,不知为何而练、练而何用,为什么还要练?应该是练一拳有一拳的心得,走一步有一步的体会。
似是而非,懵懵懂懂,练之无益。打,重要的心态,其次才是方法。
高手刹那之间就分胜负,庸手兜来兜去找不着空子。
最好的方法一定是最简单的方法,其实就一下,但这一下后头还有一下,所谓连绵不绝不容喘息,对方不缴械决不停手。
我们主要是练身,胳臂腿是附带的一个整体,或者说是整个地练,自然也是整个地用,没有局部。
散打搏击是抡起来打,用的是身体的一部分,所以胳臂腿上下的功夫大。
明白了整体,才真正明白了传统武术。
传统文化重师承,因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占多数,只能靠师徒间心心相印,无法行之于笔端,就算写出来,也是一时之心境,非此彀中人无从体会。
故无师不得真学问,顶多是点自悟的小聪明。
揭秘尾闾的奥秘:练拳者不可错过的必修课,探索内家拳之门
脊椎末端的尾闾,不起眼却蕴藏着奥秘。由骶骨和尾骨组成,形状独特功能重要。
武林中,各家门派都把尾闾看作修炼的关键。
道家、佛教的修行也离不开尾闾。尾闾究竟有何神奇之处,为何修行者如此看重呢?
一、尾闾的重要性
尾闾主导人体气机。活开尾闾后,练拳站桩或打坐修禅将进步神速。
尾闾与骶骨紧密相连,骶骨形似枣核,上有裂孔布满韧带。
尾骨动时拉动韧带,推动时尚震动直至脑部。
内脏悬挂于脊椎上,里面有各神经丛。
骶骨稳定决定骨盆和脊椎的稳定。
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骶骨,内科疾病与神经失衡相关,马尾神经也贯穿其中。
三、尾闾与练拳的联系
尾闾在人体正中担当骨盆脊柱“靠山”,支撑体重与平衡,与练拳密切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