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家功夫的核心竟然是这个,可惜很多人都不懂节(2/4)
这并不神奇,原因有两个,一个是不管五人、十人还是二十人来推,所用力量总是柔性的(缓慢用力,而不是爆发力),这些人用力不一,要调整到最大力量需要很长时间。另一个就是,太极拳手摆出低弓箭步,用肩膀受力,这个姿势,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全身肌肉力量,然后力量最终作用于地面。
所以在多的人来推,不过是通过太极拳手身体推大地罢了,所以推不动。
当然,拳手借助全身肌肉来作为推力与大地的缓冲,虽然力量很大,但是还是有一定限度。
所以当推动的人力量越来越大的时候,只要用根劲卸力,力量就卸走了,造成排列为一排的人用力方向变化,不一致,就纷纷跌倒。
再比如形意拳,当一位形意拳手三体式站好,你用大力突然猛推,他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向后倒,而是向前趔趄。
这就是因为你推他的时候,他躯干与腿部用力,将力量作用地面上,当推的力量突然回收时,由于反作用力,身体反倒向前倒。
要想控制全身肌肉同时收缩发力,就必须让全身肌肉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。
因为全身肌肉同时放松,才能同时收缩发力。一块松,一块紧,是不可能同时收缩发力的,即使力量发出去了,力量也不大。
全身肌肉放松是练整劲的基础。这就是内家拳中强调的“大松大散”。
小主,
有人说,放松还不容易。说句老实话,你要想把全身肌肉放松,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往往是你越想松肌肉就越紧。肌肉放松必须是在潜意识中才能松。
但是光是“松”还不行,因为打斗中,你还要控制身形、蓄劲,都要作出相应的动作。所以做到“大松大散”的同时,还要做到“形散而神不散”。
有些练家子作了一个比喻,松的是肌肉,但是筋和骨架子不能散,练成了“形散而神不散”就好像肉挂在了筋骨构成的架子上一样。
许多内家拳法中,都有让全身肌肉放松的练习方法。比如说站桩,静功都是为了练“松”。
而有些拳法使用类似于“禅”的方法来练“松”,让精神达到一个无思无想的玄妙的,快乐的境界来放松身体。
而光是能进入到这一层次是不行的,要想实战中发挥整劲的威力,必须无时无刻不松,即使在打斗中,生命危急的情况下,也能做到“大松大散”,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。
这也是为什么内家功夫实战高手很少的缘故。不经过大量实战训练是很难在实战中发挥内家功夫的威力的。
而根劲则是躯干与脚借助地面的力量。传统内家功夫训练根劲的办法有“压顶”,徒弟马步站好,双手交叠举过头顶,掌心向上。师傅通过向下按压徒弟手掌,根据徒弟手上力度大小,师傅提醒“软了”“硬了”。
让徒弟体会根劲的奥妙。但是,这只是一种让徒弟加快理解根劲的办法,只能算作刚入门而已,即使理解了根劲,要想灵活利用根劲到格斗当中,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根劲由于是靠着躯干的力量来增强攻击得力道。
但是,限制也很大。
比如武当的沾衣十八跌,就是利用根劲的典范。沾衣十八跌动作不大,全靠躯干用劲,有丹田劲、顶劲、踵劲、起劲、落劲、抑劲、沉劲、催劲。
手不能伸的太长,离躯干过远,手也不能抬的太高,不能过胸。
无论是抬的太高,还是伸的太长,都会借不到躯干的力量,也就是借不到根劲。
沾衣十八跌动作不大,如果拍古装戏,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