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保持真正的年轻----提肛和脚的锻炼(2/5)
称“大龙”,人体开合崩弹,回转盘旋皆赖与此。“胯”是人体运动的核心,与“脊”相连接,构成运动组合,两者相互作用,如同一体。脊柱是多关节连接,每个关节之间皆由“大筋”相连,既可以撑拔拉伸,又可以压缩成弓,能够有“皮筋”般的纵向崩弹劲力,又具备如竹竿般的压弹,可铸就四面八方之势,是人体起落纵横的关键元素,其连接于“胯肩”之间,是胯劲延伸的必备条件。
看动物奔跑,内脏的前后冲撞与脊柱一起拉伸收缩,从而将劲力传递至四梢,能够快速窜进,实质是“胯脊”之动,以根带梢,是根节劲力,更是整体劲力。
无“压”不成功,平时要善于借助肩压、胯升使脊能弹,模仿动物捕捉之势,必有所得!
“身备五张弓”,两臂,两腿加身弓。从生理结构上来讲,臂与腿跟身体躯干之间,存在着众多不同点。
两臂、两腿的弓,是由“肘与膝”关节的撑拔,通过大筋崩起实现的,脊柱由多节脊椎构成的,所以整个脊柱都是“弹簧”。
身备五张弓,两臂,两腿,带身弓!手指,脚趾是筋之末梢,指(趾)崩紧,大筋自然崩起!
关节缝开,则连接关节的大筋自然紧起,如弓上之弦,经常练习,会出现砰砰的声音,称之为“筋骨齐鸣”!
人身有两处必须要练,一是胯,二是脊柱。胯之翻转,脊之崩弹,合称龙虎之劲!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圈劲是连接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重要线索,可使关节环环相扣,整体如弹簧!
如果把肘、膝关节比作发动机,则脊柱则是由若干台发动机组成,可见,脊柱的潜力非同一般!
古谱有云“尾闾升气”,从道家学说任督二脉来讲,任为阴,督为阳,由督脉升,由任脉降。
从功夫的层面讲,是“尾闾升劲”而非“气”!
“尾闾”就是尾巴椎,讲含胸拔背,沉肩坠肘,命门外凸,谷道上提,说到底,也就是为脊柱拉成弓服务的。
尾闾前收而上拔,两肩压而沉,脊自然能撑,节节挣开,如蓄势之弓!
如何可以做到:“力由脊发”呢?大家都知道“翻背劲”非常厉害,这把劲力离不开脊柱的作用。
力由胯起,上提腰,下压腿,将劲力对撑发出。
要使脊柱发劲,必须首先让其具备发劲的因素,大脊跟古代用的弓的构造非常相似,且同样具备弹性,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好这张弓。
打比方讲,尾椎骨跟大椎骨是“弓”的两个端头,那么,我们首先得固定好这两个点的形态,才可以将弓拉开。
脊柱这张弓,我们无法借助外力,将弓拉满,那么,我们就利用自身的对撑劲力来达到拉开弓的要求。
打个比方,我们将一根竹片置于两手掌之间,然后,两手掌相向用力,则竹片会被撑弯,此时的竹片,也就具备了动能。
身体脊柱一样,我们将肩压好,胯持续上顶,迫使脊柱压弯,就如同我们挑重担时,起不来的感觉,腿在蹬,胯在顶,脊柱被压弯,此时的脊柱,也就具备了发力的状态。
我们在练拳时,要充分地运动好以上的力学原理,压肩、顶胯,将脊柱压弯。
出手时,肩不能松,松了以后,则会出现了劲力上窜的现象,长此以往,头部会产生晕厥的现象,更甚者,会出现脑震荡的迹象。
劲力自来水管道中的水流,一个支流堵住了,它会流向其它的方向。
劲力也一样,当胯部的劲力,通过腰背,传递到肩的时候,压